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

站樁

在學習太極拳套路之前,要先學習站樁。站樁是一個靜態的站立動作,我們要將全身的骨骼和肌肉精確地排列,以達成「鬆柔」的目標,為「走化」的練習做準備。在站樁的練習中,我們將體會到全身的重量分佈、平衡的掌握、肌肉的放鬆及協調,並且對支持身體的重要肌肉,做一點強化訓練。

一般在說明站樁時,會講到「鬆透」這個要領,不過羅子認為,「鬆透」這個要領並不是要人放鬆所有的肌肉,因為只有「臥姿」才能不用任何肌肉的力量,人體的其他姿勢都需要骨骼和肌肉共同合作才能完成,然而「臥姿」嚴重限制身體的靈活度,不利於「走化」,因此羅子將這個要領解釋成:
  1. 先將骨骼盡量排列成可以自我支撐的形狀。
  2. 肌肉只用於維持骨骼排列,與此無關的肌肉完全不用出力。
  3. 如果身體受到外力,肌肉也不用額外出力抵抗,只要鬆開再重新恢復原來的姿勢即可。
接著我們就來談談站樁的姿勢。

我們人體的重量支撐,從腳掌開始,順著小腿、大腿、骨盆、脊椎、最後到達頭骨,身體的所有器官組織都連在這個骨架上,所以除了維持骨架用的肌肉外,其他肌肉都不用出力,自然地懸掛在骨架上即可,由於肌肉本身具有重量,因此放鬆後會覺得身體十分沉重,像是背了幾十公斤的水袋。

【鬆腰】
腰椎是整個支撐架構中最脆弱的一環,它由五節脊椎骨構成,我們的人體僅用一根分節的腰椎來支撐上半身所有的重量,沒有其他骨骼輔助。由於它自然向內凹陷,所以在彎曲處承受極大的剪力,十分容易受傷,太極拳大師認為應該要讓腰椎正直疊放,以加強它的支撐力,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我們必需將整個骨盆往前翻,使腰椎後退,以從凹陷變回正直,如此腰椎就可以建立更好的支撐力。腰椎正面並沒有肌肉附著,我們利用背後的豎脊肌(Erector spinae)來調整腰椎的形狀,以抵消肋骨造成的壓力。

【拔背】
胸椎有十二節,呈現出向後突出的弧線,每一節兩旁都有肋骨往前延伸出來,因此重心偏向胸椎前方,會自然地產生往前傾倒的力量,我們也是利用豎脊肌(Erector spinae)來拉直胸椎,讓胸椎有更好的支撐力。

【頂勁】
頸椎有七節,也呈現出向內凹陷的線條,往上連接頭骨,在枕骨大孔處接合。頸椎在結構上無法完全拉到垂直,還好它只需要支撐頭部,負擔並不重,並且具有複雜強大的頸部肌肉群輔助,可以將肌肉張力和地心引力做平衡,使得合力與頸椎骨的方向一致。由於枕骨大孔偏向頭骨的後方,也容易造成低頭的力量,所以要利用後頸的頭半棘肌(Semispinalis capitis)來維持頭部的角度。

【尾閭正中】
為了將腰椎立直,所以骨盆向前翻起,使得尾椎骨尖端落在軀幹的正下方,這時因為來自腰椎的重力與來自髖關節的支撐力無法連成一直線,使得骨盆承受往前翻轉的力量,這時就要利用後腰的腰方肌(Quadratus lumborum)來制衡。

【坐胯】
由於骨盆前翻,所以大腿骨無法保持垂直,為了要支持這個傾斜角度,我們要利用大腿背面的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半腱肌(Semitendinosus)半膜肌(Semimembranosus),這三條肌肉都起自坐骨,分別連到小腿上端的外側和內側,當它們出力時,坐骨會有像是坐在彈簧椅上的感覺。

【正膝】
膝關節的角度由大腿正面的股四頭肌(Quadriceps)決定,在站樁時,股四頭肌承受巨大的壓力,當然在經過鍛練以後,會讓腳步輕盈。練站時應該讓膝蓋與腳趾朝向相同的方向,不要造成膝關節的扭轉,否則會造成膝關節的傷害。

【足心塌地】
全身的重量最後會經過踝關節壓向腳掌,這時維持踝關節角度的肌肉主要是小腿肚的腓腸肌(Gastrocnemius),透過強壯的阿奇里斯腱與腳跟骨相連。腳掌由跗骨、蹠骨與趾骨,透過許多複雜的韌帶結合在一起,這種構造便於適應各種地形,並且可以將體重分散到整個腳掌,太極拳大師認為應該放鬆腳掌肌肉,讓腳掌自然攤開,只要依靠韌帶支撐體重即可,這時腳掌會變得較為扁平,足心凹會有向外展開的感覺,重量由腳掌平均分攤,在腳趾根部關節處會因為槓桿作用而感受到較大的壓力。

【腹式呼吸】
腹式呼吸是只使用到橫膈膜(Thoracic diaphragm)的呼吸方式,雖然羅子並不反對胸腔呼吸,不過在練習放鬆時使用越少肌肉越好。橫膈膜下降時吸氣,上升時呼氣,橫膈膜下降會讓腹壓提高,如果腹部肌肉能夠放鬆的話,則腹部就會自然凸出,反之橫膈膜上升會讓腹部減壓,腹部自然還原。腹部壓力的變化,可以加強腹腔液體的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增進內臟的健康。

以上我們將站時的重點和必要肌肉分別列出來,幫助我們在練習時可以一項項檢查。除了被點名的肌肉外,其他肌肉應該完全放鬆,練習讓它們不要發出多餘的力量,以減少僵直的肌肉。

在練習站時也可以稍微晃動一下身體,感受重心的改變、肢體的位置、肌肉的鬆緊、內臟的晃動、體液的流動等各式各樣的感覺,這種種的感覺最後都會融入「聽勁」當中,用於分辨敵我、了知內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