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

脊椎的演化

脊椎骨是人體最主要的支撐結構,負責懸掛骨盆以上的所有器官及組織,幾乎包含所有的內臟,其重要性可想而知,因此在談到脊椎的保健以及脊椎的運動方法前,我們先了解一下脊椎是如何演化出來的。

大約在六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,地球上只有海裡有生物,動物們的神經系統由原始的分散式結構,漸漸地演化出集中式的神經系統,而在這條中樞神經索的旁邊,出現了「脊索」這樣的保護構造,這就是我們脊椎骨的前身。

到了五億多年前的寒武紀,海中生物一片欣欣向榮,生物的種類變得多樣化,並且體型也漸漸變大,這也就是「寒武紀大爆發」,今天主要的生物種類幾乎都是在寒武紀演化出來的,也包含我們所說的「脊椎動物」。脊椎動物具有一根分節的脊椎骨,中樞神經也包藏在脊椎骨中,由於當時的脊椎動物都是魚類,魚類是浮在水中的,所以脊椎骨的主要功能在維持體形和保護中樞神經,並不需要支持自己的體重。

在四億多年前的泥盆紀,魚類開始爬上陸地,在全新的環境中生活,因為離開了水的浮力,就需要演化出四肢在陸地上行走,隨著動物們漸漸遠離海洋,四肢變得粗壯,可以支持體重,並且在四肢的上端演化出堅固的大平面骨骼結構,也就是肩胛骨和骨盆,這些骨骼結構透過肌肉和肌腱與脊椎骨相連,形成支撐身體的主要架構。

哺乳動物和恐龍大約是在相同的時代出現的,都是二億年前的三疊紀,在往後的一億年間,由於恐龍帝國的成功,哺乳類只能在生態系的邊陲苟活著,一直到了六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末期,恐龍大滅絕之後,哺乳動物才開始大行其道,哺乳動物的種類變多,並且體型也慢慢變大,生態系也漸漸演化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樣子。在這段期間,脊椎骨的結構演變出兩種不同的形式,恐龍的脊椎骨呈現出拱橋的形式,也就是腰部往後突出的支撐架構,而哺乳類則演化成吊橋的形式,以四肢為支柱,而整條脊椎骨懸掛在四肢上,在肩胛和骨盆處為最高點,其餘部份則隨著重力下垂,而腰部呈現出自然的凹陷曲線。

靈長類動物繼承了這種凹陷的腰線而漸漸直立起來,約在二百萬年前,完全直立的人類祖先出現,這時脊椎骨的作用從吊橋轉變成支柱,獨立支撐起上半身,人類得到腦部成長的空間、較高的視野、以及空出雙手,自此人類以智能取勝,改寫了地球的生態分佈。

人類的脊椎骨經歷上述的演化過程而演變成今天的形態,在脊椎骨的結構上可以看到各時代的演化遺跡,然而與脊椎出現的五億年時間相比,二百萬年的直立人歷史顯得微不足道,一節節的脊椎骨結構比較適合水中浮游或是橫向懸吊,但比較不適合垂直支撐,而且脊椎骨自然彎曲的外形,事實上也容易增加腰部和頸部的剪力,進而造成脊椎傷害。

演化來不及為我們設計更適合直立的脊椎骨,但是我們有足夠的智力來研究改善的方法,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和姿勢,來減輕脊椎骨的負擔。在之後的文章中,我們會談到保養脊椎骨的運動方法,以及創造太極拳的大師們,經由多年體驗而設計出來的太極拳體態,期待與各位關心身體健康的朋友一同來研究。

【參考文獻】
維基百科脊椎脊索動物脊椎動物硬骨魚四足類恐龍人類演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