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預約

【太極與氣養生班】第十四期報名
報名開跑,
2019年1月17日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參加,一起來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奧秘,養生防身與健身!請點【報名連結】

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為什麼要鬆柔?

太極拳最有名的特色就是「鬆柔」,但是多數武術都強調「快、狠、準」,那麼太極拳的創造者們為什麼要執著於「鬆柔」?「鬆柔」會產生什麼神奇的妙用呢?

我們再仔細看一下【太極拳論】,當中明文談到「柔」字的地方只有一句:「人剛我柔謂之走」,啊哈!「鬆柔」是為了「走化」!也就是太極拳大師們認為讓身體放鬆,更有利於化解外來的攻擊。我們先來想像一個狀況:

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武術高手或是大力士,他們可以徒手擊破數層磚、瓦、水泥片、甚至是冰塊,可是他們有沒有辦法徒手劈斷「飄在空中的一張衛生紙」?

我想多數人都會得到「劈不斷」的結論,可是,難道一張衛生紙比磚塊還硬嗎?當然不可能,所以結論是:「柔」可以制「剛」

等一下!既然本部落格叫做「太極拳實驗室」,當然不能用這麼籠統的想像情境來解釋這個現象,所以羅子在這裡試著列舉幾個物理原理來解釋,並且說明在人體上造成的效果:

先避免彈性碰撞
在打撞球時,如果母球直線擊中子球,則母球會完全停止,而子球會用母球原來的速度彈出去,也就是剛體容易造成「彈性碰撞」,彈性碰撞會讓施力者的動能完全傳遞到受力者身上,因此受力者得完全承受這股能量所造成的後果。

如果我們用相同質量的黏土做成子球,再做一次相同的撞擊實驗,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!我們假設母球撞擊子球時,兩者會黏在一起,母球和子球的質量同樣是M,母球的初速度為V,則根據物理公式,母球擁有的動量mv0 = MV,而動能ke0則為ke0 = MVV/2。

在撞擊後,由於動量守衡,所以整個系統的動量仍為mv0,但是因為系統質量變為2M(母球和子球黏合),所以系統的速度變成V/2才能維持守衡,這時我們計算一下子球受到的能量影響:
  1. 子球的動能變成M(V/2)(V/2)/2,所以等於ke0/4。相當不錯!母球的動能只有1/4傳到子球。
  2. 不過這時母球的動能也變成ke0/4,兩者相加才只有ke0/2的系統動能,由於能量也守衡,這一半的能量不會憑空消失,所以這些能量是消耗在子球的形變上。
總合傳到子球的能量是母球動能的3/4,嗯,有效但是不夠好,我們再看下一項。

化整為零
人體是由許多塊的骨骼所構成,多數骨骼間是以關節相連,所以只要肌肉不要將骨頭束縛在一起,則每一塊骨頭就可以分開來運動,因此當我們受到外力攻擊時,如果身體放鬆,則外力可能只影響一小部份肢體,例如對方打到我的手掌,則外力影響到的主要是手掌,下臂次之,上臂可能只受到一點影響,而身體則幾乎不受影響。

化整為零後,因為只有一小部份的肢體受到影響,所以代表受到影響的質量變少,如果我們把上述的黏士撞球實驗再做一次,但是讓子球的質量變成母球的1/10,則撞擊後的系統速度大約變為0.9V,此時子球受到的能量影響就變成:
  1. 子球的動能變成(0.1M)(0.9V)(0.9V)/2,所以等於0.081ke0。
  2. 這時母球的動能變成M(0.9V)(0.9V)/2 = 0.81ke0,與子球動能加總為0.891ke0,所以發現差距的0.109ke0用在子球形變上。
總合傳到子球的能量大幅下降,變成0.19ke0,不到母球動能的1/5,太好了!

綜合上述的兩個效果,我們知道人只要放鬆,受到的外力傷害程度就可以大幅減小,並且要請大家注意的一點是,這兩種效果都是作用在「物理」層次上,也就是即使一個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外力,物理效果還是會產生,這可以幫助我們爭取到「關鍵0.1秒」,也就是神經反應的時間(請參考實驗),過了這段關鍵時間之後,人類的神經系統才反應得過來,接下來才能談得上技術性攻防。

創造太極拳的大師們,從經驗中體會到這個道理,將這種效果應用在拳術中,產生即使處於被動也不容易受傷的防護功能,在這層防護的前提下,再發展出各種借力打力的技巧,使得太極拳成為一種足以與人一爭長短的獨特武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